涉密人员离职离岗管理:重点难点及审批等相关工作解析

员工关系 2025-05-23 5

涉密人员离职离岗环节是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收尾阶段,这一环节既是管理的难题,也是关键所在。保证这一环节的顺利进行,对于保障国家秘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机关和单位在涉密人员离职离岗前必须着力完成的几项关键任务。

离职离岗审批

离职或离岗的涉密人员,无论缘于组织安排还是个人决定,均需接受严格的审查与批准程序。若系组织安排,如工作调动或退休,则人事及保密部门需协同审核,并形成一致意见,再依据权限规定进行审批。若为个人行为,如辞职,个人须提交申请,并遵循相同的审核与审批流程。

保密提醒谈话

离职手续办理前,涉密人员需接受保密提醒的沟通,此类沟通一般需两人以上参与。另外,如有必要,还应将谈话内容记录成书面文件。此次交谈旨在实现两个主要目标:首先,向离职的涉密人员传达他们离职后的管理措施,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其次,收集他们离职后的详细信息,比如他们的去向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以便我们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保密承诺书签订

保密承诺书采用书面形式,规定涉密人员需对脱密期间的保密管理规定有充分认识并切实执行,积极接受管理;他们还需持续遵守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履行保密义务;此外,他们不得擅自透露任何掌握的国家秘密,也不得私自保存涉密资料。这些规定是确保涉密人员离岗后继续严守秘密的关键制约手段。

涉密载体清退

人事部和保密机构需对涉密资料的回收情况做详尽的核查。如有需要,他们将会亲自前往现场实施监督,并对保密措施进行审查。另外,他们规定涉密人员必须准确无误地填写《涉密载体清退登记表》,并将此作为离职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回收工作涉及纸质保密资料、保密电子文件、保密信息设备、信息系统操作权限以及保密区域出入权限等多个方面。

脱密期期限确定

离职员工离开涉密岗位后,其保密期限需从获准离职的机关或单位确定的离职日期开始计算。对于核心涉密岗位的人员,保密期限至少需要维持三年;至于重要涉密岗位的人员,期限至少为两年;而对于一般涉密岗位的人员,期限至少应为一年的时间。若国家有其他特殊规定,则必须按照该规定来执行。脱密的具体时间将由相关部门的保密机构以及人事组织部门共同商定,他们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并最终确定。

后续跟踪管理

即便涉密人员已经离职或保密期限已经过去,机关和单位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建立并维持一个跟踪体系,定期关注他们的工作状况、生活动态以及可能接触到的机密信息。尤其是要留意他们是否在存在保密风险的企业或单位中工作,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国家机密得到有效保护。

在处理涉密人员离职或离岗的相关事务时,机关和单位常常面临什么难题?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个赞或将其转发。

点赞0 分享
人力资源招聘流程全解析:三个阶段及各模块详细介绍
« 上一篇 2025-05-23
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及维护劳动者权益相关原则依据
下一篇 »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