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埋怨 KPI 考核并提倡废除,如何发挥绩效考核 100%威力?
企业对于如何进行绩效考核感到困扰,既不能不考核,又担心考核效果不佳。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绩效考核。
正确看待绩效考核
切莫持有绩效无意义的看法,组织运作离不开绩效考核机制。即便目前没有实施考核,也需让员工认识到,表现优异者有晋升空间,而表现不佳者则难以立足。许多初创企业即便在初期考核体系尚不健全,也会培养员工这种认识。例如,有一家小型的创业公司,尽管老板没有进行正式的考核,但他经常强调业绩与个人成长紧密相连,这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明确考核目的
成熟期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再是生存,而是如何选拔杰出人才。例如,大型企业会借助考核手段,识别出那些潜力巨大、表现优异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相对而言,小企业,尤其是那些成员不超过100人的初创团队,主管凭借个人经验就能做出评估。因为主管对团队成员了如指掌,如果信任主管,就应该让他们放手去工作。曾经有一家小公司,主管经过评估后,员工的工作热情显著提高。
结合企业实情设计
在进行绩效考核前,需对企业的现状与目标有明确的认识。所制定的制度与规则应当紧密贴合既定目标,否则容易导致方向偏差。以一家正处于转型期的科技公司为例,若考核目的是激励创新,那么制度应当以此为核心,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同时,不应盲目借鉴其他企业的考核措施,否则可能并不适用于自身情况。
避免指标问题
员工可能找不到完成指标的途径,若是就此放弃,事情便会受到影响。以某些销售团队为例,他们设定的业绩目标过高,员工难以达成,便选择了放弃。再者,如果KPI缺乏具体任务支撑,就会显得空洞,甚至可能出现即使不努力也能完成的情况。因此,指标的设定必须合理且具有依据。
评分注重客观
考核结果需基于客观数据,主观因素应尽量减少。这已成为绩效评估的进步方向。许多公司开始利用系统记录员工的业绩信息,而非仅凭领导的主观判断来评分,这样做能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同时,我们应避免评分沦为数字游戏,确保评估能够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有些企业过于关注数字,反而促使员工为了得分而采取不诚实的行为。
考核融入日常
制度安排需确保评估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避免员工感到受到监控。可以采用项目反馈的形式,使员工自然而然地接受评估。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流程的完整性,流程即便较长,也不应只是表面文章。以产品研发流程为例,不应为追求速度而省略重要步骤。此外,评价过程中可以邀请“内部客户”参与,以使评估结果更加精确。
绩效考核的发展方向趋向于“简化绩效”,不宜过于繁琐,应使员工视其为指引之用。企业在执行考核时,如何妥善处理客观与主观评分之间的平衡,你的看法如何?欢迎各位留言交流,同时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