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热度下企业老板谈人效,多数认知浅薄,大量HR也没搞懂
人效话题热点
现在关于人效的讨论在舆论中非常火热,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热衷于讨论这个话题,但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此并不真正理解。在一次客户宴请中,一位老板在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面前强调了提升人效的重要性,并提到穆老师曾强调人效的重要性,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指标之一。由此可见,人效在业界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然而,大家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深刻含义?
老板认知模糊
员工们常常抱怨老板自从去了XX商学院攻读EMBA课程后,就开始盲目跟风学习。在与老板讨论人效问题时,他往往也难以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简单提及任正非对提高人效的重视。然而,实际上,众多老板只是因为跟风或是受到粉丝效应的影响,才开始关注人效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核心。
培养责任意识
部门负责人在获得编制或人工成本后,仿佛这些资金成了他们个人的财产,他们享受着团队的赞誉,却不对企业的产出承担任何责任。老板对这种“山头主义”的干部持否定态度,他期望干部们能够感受到“负债经营”的压力。企业部门应当树立起强烈的经营责任感,利用有限的资源,为企业的增值贡献更多力量。
避免资源抢夺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在传统的预算机制中,那些擅长讲述故事、擅长搞关系的干部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果各个部门都争相抢夺资源,并且获取资源越多完成业绩目标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就会产生不良的导向。通过人效来衡量资源的分配,可以使得分配更加公平,从而避免因盲目抢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的竞争。
精准投入考量
企业各个业务板块都需要人才的投入,而不同的投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业绩成效。目前,外部环境相当严峻,老板们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开始重视投入的精准度,这在认知上是一个显著的提升。在决定哪个领域应该重点投入时,人效成为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
战略导向行动
“下人效标准”对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界定,是组织中的重要部署。众多企业虽对产出提出了KPI要求,却未明确资源分配,导致这类kpi难以被有效执行。人效标准实则是一种企业与干部间关于责权的约定,它指导着被考核部门依照战略方向行事,确保力量集中,效果显著。
在实施人效管理的过程中,你认为最大的障碍可能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