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赔偿N+1是什么?这些适用情形HR要格外留意

员工关系 2025-07-04 7

劳动法赔偿“N+1”是众多企业HR在处理劳动关系时频繁接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里“N”代表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对应的经济补偿月数,“1”则代表额外支付的一个月,也就是代通知金。这一赔偿模式有助于合规、妥善处理员工解聘事宜,维护劳动关系稳定。

“N + 1” 的适用情形

在众多需要根据《劳动法》进行经济赔偿的情况中,有几种典型场景企业HR需格外留意:

1. 医疗期满无法工作:当员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时。

2. 不能胜任工作: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N” 的计算方法

在准确适用 “N+1” 赔偿之前,企业HR需要精准计算 “N” 的值,这是确定赔偿数额的一个核心步骤:

1. 工作年限的界定 : “N” 代表的是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通常而言,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例如,李某在某企业工作3年,那么“N”为3。

2. 月的确定:这里的月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12 个月的平均。举例,张某过去 12 个月收入之和是 12 万元,那么其月平均就是 1 万元 。

3. 特殊情况核算: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 6 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的经济补偿。

“1” 的具体内涵

”1“指的是代通知金,通俗来讲这是企业额外支付一个月以便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另觅工作机会和过渡。 需知晓,实务中这笔代通知金的标准是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标准确定。例如,黄某上个月 5000 元,那么 “1” 就是 5000 元。

常见问答小补充

问题1 :哪些情况拿不到”N+1“赔偿了?

公司因员工的严重违规行为而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就不用采取 “N + 1” 补偿方案了。

问题2”N+1“需要交税么?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问题3:如果员工不接受 “N + 1” 赔偿方案,公司应该怎么做?

一旦公司合理合法地明确给出 “N + 1” 赔偿方案,通常已经符合有关法规对经济补偿的认定,但员工有异议时,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及时采取策略——

积极沟通与协商:倾听员工诉求,共同商讨可能的合理解决方案。

法律手段应对:如果协商无果,员工选择走仲裁或法律途径维权的话,企业应积极应对法律程序,遵循司法部门的判定结果来执行。例如当最终判决企业承担 “N + 1” 赔偿,企业就要承担对应款项的付清和执行。

作为企业HR若你能够深入研习好 “N + 1” 赔偿规则并在实战中正确灵活运用,便能很好平衡职工和企业双方权益,并妥善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与优化!

点赞0 分享
绩效管理最佳实践:精心设计计划,靠小规模反馈稳步改进?
« 上一篇 2025-07-04
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构建战略性管理模式的几点见解?
下一篇 »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