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应届毕业生薪资提升至10万美元以上,但996工作制吸引力下降
枯燥的日常工作
刚走出校门的分析师们,面临的工作并不光鲜亮丽。他们多数时候都围着 Excel 和 PPT 打转,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不停地整理和更新大量数据,同时还得构建金融模型、制作演示文稿。在摩天大楼林立的华尔街办公室里,这些年轻人整天都盯着电脑屏幕,一动不动。
即便晋升到更高级别的助理岗位,也无法避免单调乏味的工作。需要处理数据,还得制作演示文稿,每周的工作时长几乎与分析师相当。仿佛陷入了一个无休止的循环,反复在枯燥的任务中徘徊。
忙碌的 IPO 热潮
近两年,美国股市IPO数量屡创新高,交易也异常火爆,让基层分析师们应接不暇。公司内常常亮到很晚,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大家连续不断地处理着接踵而至的工作任务。
薪酬顾问机构的报告指出,由于业务量剧增,华尔街多数银行的员工奖金预计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然而,这笔奖金却是员工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最繁忙的时候,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至少达到105小时,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不间断。
集体抗议现状
今年三月,高盛的某些分析师在连续加班至深夜三点、每日睡眠不足五小时后,终于向管理层递交了抗议信。这封信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众多人对他们的处境表示了关注。
然而,高盛仅表明有意招募更多人员以分担工作,但基层员工的加班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在华尔街,加班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员工们难以撼动这种残酷的现实。
人才的更好选择
华尔街难以留住人才,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发现了更优的选择。许多拥有高学历的精英人士认为,初创企业或数字金融领域可能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受过STEM教育的毕业生,在初创企业中能够站稳脚跟。虽然工作强度不低,但时间安排更灵活,还有机会获得股权,甚至实现财富自由。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新的发展机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华尔街。
数字金融的吸引力
数字金融公司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它们提供灵活的工作氛围,与华尔街银行那种僵化的工作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年轻一代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因此对数字金融公司抱有越来越强烈的向往。
华尔街的许多传统银行对变革持保留态度。在财务报告会议上,不少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认为员工在家办公会影响工作效率,即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不错。银行仍旧固守着过时的工作模式,不愿意进行任何调整。
传统银行的应对困境
高盛在六月、摩根大通在七月恢复了全员在公司办公,而摩根士丹利计划在九月这么做。他们希望通过此举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适应业务增长。但看来年轻员工对此并不十分认同。
在人才争夺战中,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不仅要与同业展开角逐,还需应对科技和数字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若它们不调整思维和操作模式,将来在吸引人才方面将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华尔街银行应如何行动,方能吸引并保留年轻一代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