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离职后企业年金该如何妥善处理?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员工离职后企业年金如何处理,是众多企业各级HR经常面临且需要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当员工发生离职情况时,企业年金主要会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人员新入职情况
如果离职员工进入到了新的企业,且该新企业也设有企业年金制度,那么可以将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权益转入到新企业的年金计划当中。在此情况下,HR要及时与新单位的HR取得联系,了解对方企业年金的相关接收要求和流程。首先,让员工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有效身份证件、离职证明、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信息等。然后按照新单位的要求,填写好转入申请表格。原单位HR需配合提供相关转移所需的文档及信息,确保转移工作顺利开展。对于转移时间,监管部门对各个流程的时间都有相应规定,一般整个转移流程会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以保障员工企业年金的连续权益。
无新入职情况
要是离职员工没有加入到设有企业年金制度的新企业中,其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可以暂时保留在原企业的年金计划里。原企业HR有义务继续对这些帐户进行定期的管理维护,并向员工及时通报账户的最新情况,包括年金收益、账户余额等信息。等待员工满足相应的提取条件,例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出境定居等情况,再按照对应的规定进行账户金额的支付。
关于归属规则情况
企业往往会在企业年金方案当中设立归属规则。举例而言,有些企业就约定员工的企业年金归属比例依照工作年限逐渐增加。当该员工还没达到完全归属的标准就离职了,其没归属的部分则会按照企业既定规则处理,一般这部分将返还到企业账户的相关余额里。HR要严格遵照本企业所制定的归属规则,保证每一名员工都被公平公正地对待。比如,梳理年金方案文本,核查规则具体实施条件并在系统中准确录入信息。
涉及支付条件不同情况
另外,如果员工离职并且符合特定的支付条件,例如出境定居选择一次性支付,或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按月或分次支付。对此,企业HR一定要按照上级要求和流程规定,帮该员工办理企业年金的提取和支付事宜。准备好各类法定的证明材料,比如司法机构或者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出具的效力证明、出境定居的签证和前往国家的居住证明等。接着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申请、审批和资金的支付操作。通常,相关信息需要逐级审议核对才能确保支付准确,还需按照税务规定进行扣税处理。
同时在处理以上各类情况后,需要确保定期接收年金管理机构报告,核实数据和明细情况从而进行事后追踪管理;为符合提取资格员工作出提醒安排;每一次处理记录保留完整并可查也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经常会有人问,如果员工在离职之后新入职公司设立年金计划,但是待遇标准有所不同,对过去企业年金的待遇是否会有影响?实际上,员工原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权益主要是依赖于此前的积累情况。并且转移到新的环境下后,并不影响过往积累资金的既定金额和收益。只是新缴费阶段的数额可能同已有的企业设定出现差异。
当处理以上年金业务时,难免还要关心企业成本和整体管理难度;由于监管可能会随着年代更迭有所转变更新内容、条款会带来些许政策变动幅度但也是合理范围;员工会对年金最终收益水平产生期待值问题,当与实际收益值不等同就会出现意见;甚至有时候年金管理机构、托管运营银行之间存在连接合作流程复杂度不同也偶有现象需要处理缓解;当然遇到不同金融环境下,例如遇到资本市场动荡波及年金组合资产运作稳定性也是概率以内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情况,这时候怎么办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使用各类风险对冲相关的金融工具协助调控资金风险敞口;并且HR要注意跟上级或企业高层做好及时、无误地汇报交流,适时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法规政策条款,对整个本企业内部的年金方案灵活、合理地做调整并优化;还可通过多渠道普及专业知识以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客观全面地认识到年金真实、具体、预期所能产生的效用和最终价值等等措施方式。
对各级资深HR来说,妥善、科学、全面地处理员工在离职以后的企业年金问题,需要细致、复杂地根据多种情形做出准确判断。在此前提下,既要确保员工可以享受到制度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基本保障权益,又能够遵循企业既设的规则与相关法律、规程、政策等要求,还需要面对一些实际可能到来的复杂风险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和应对计划,最终共同营造出一个员工满意开心、企业风险可平的优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