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绩效指标考核机制存问题及构建体系的概念混淆解析
安全绩效管理对企业运行非常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不但影响了管理成效,而且还可能潜藏安全风险,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概念混淆之误
构建安全绩效管理体系时,不少管理者与员工会将安全绩效管理和安全绩效考核弄混,他们认为安全绩效管理就是设定考核目标,完成指标,以考核结果为导向开展孤立工作,像某工厂推进安全管理工作时,把精力全放在考核上,忽视了过程管理,这种错误认知让安全管理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应有作用。
常见的问题是把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管理指标弄混了,安全管理目标包含企业整体的安全愿景,安全管理指标则是用于衡量目标达成状况的具体数字,然而部分企业将这两者等同起来,结果造成目标不明确,指标不合理,使得安全管理无法取得实际成效。
手册编写之失
许多企业在进行安全绩效管理时,过度重视手册编写,甚至把手册编写当作流程管理。这样一来,编写的手册变得书面化,和现场实际运行严重脱节。比如说,某建筑企业的安全手册内容很详实,可在施工现场却完全不适合实际操作。
这种情况致使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员工只是机械地依照手册行事,却没办法真正有效地落实安全措施。管理层一心埋头编写手册,对现场状况了解不够,致使内容与实际相差甚远,无法发挥手册的指导作用。
文字工作之弊
不少企业的安全绩效管理变成了纯粹的文字工作,他们依据纸张上的绩效考核指标,做大量文字记录,却忽略了实际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绩效管理体系,致使各环节未能有效衔接。
比如说,有一家化工企业,在进行安全绩效评估期间,仅仅查看报告以及文档,却并不关心实际操作情况。这样一来,导致现场安全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事故隐患数量增多,安全绩效管理也丧失了原本应有的意义。
体系阶段之失
一个有效的安全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涵盖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反馈的循环。然而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许多企业并未把这些环节落实妥当,致使各阶段只是走过场。而且还缺乏积极、竞争、公开透明且信息驱动的绩效管理文化。
在这种情形下,员工对安全绩效重视不足,工作积极性低落。绩效反馈不及时,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安全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给企业安全造成隐患 。
指标决定之偏
安全绩效指标常常是由管理者单方面确定的,这样的做法忽视了指标所具备的激励功能。好的绩效指标应该是基于共识、通过沟通来实施的,然而许多企业却忽略了这一要点。举例来说,有一家企业所制定的指标过高,导致员工认为自己无法达成,进而使得积极性受到了挫折。
与此同时,高层管理者在安全绩效导向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忽略了。企业没有制定出能够体现高层安全具体行为的考核指标,这致使他们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程度不足,没能发挥出表率作用。
考核方法之选
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适合的安全绩效考核方法也不同。成熟期的大型企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员工素质也高,采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较为合适。比如某大型制造业企业,运用这种方法对安全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展期的中小型企业要解决安全形势问题,关键绩效指标法更适合用来解决这一问题。创业期的小企业,由于需要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所以目标管理法是优先被选择的方法。
问题出现了:你所在的企业,在安全绩效管理里,运用的是哪种方法,效果怎么样,欢迎对本文进行评论、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