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劳动法第八十九条,HR必知的用工风险防范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九条主要规范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时的法律责任问题。对于企业HR而言,准确理解并落实该条款要求,是防范用工风险、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条款核心内容解析:
1. 法律责任主体:用人单位,即企业主体需对自身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合规性承担首要责任。
2. 违法情形界定:劳动规章制度内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如支付标准低于最低规定、加班时长突破法定上限等),或制定程序未履行民主协商至公示告知义务。
3. 法律后果层级: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HR实战执行要点:
制度起草三要素:内容须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地方劳动法条例细化;程序需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记录、与工会/职工代表协商书面材料;公示可采取劳动合同附件签收、内部系统专题培训签到、厂区公告栏拍照存证等方式。
风险排查清单:
薪酬福利模块:试用期是否不低于80%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病假计发基数是否符合地方规定;
休息休假制度:年假天数折算公式是否公示,加班审批流程是否明确界定自愿加班与公司安排加班的区分标准;
奖惩条款:违纪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罚款金额是否突破月20%上限。
动态更新机制:每年需结合最新地方性法规修订(如社保基数调整、高温津贴标准提升)系统修订制度台账。
常见Q&A:
Q:企业未设立工会,如何履行民主程序?
A:可通过全体职工投票表决(参会人数需达总人数2/3以上,同意票超半数),并将表决结果与制度文本一并存档至少2年。
:
1. 新旧制度衔接时,需提前30天向在职员工履行告知义务;
2. 外籍员工、实习生等特殊用工主体的管理制度约束需单独评估法律效力;
3. 制度修订后应同步更新员工关系管理系统合同模板表述。
典型案例对比:
合规示例:某制造业企业将《员工手册》修订稿通过OA系统公示15天,收集到3条职工意见后组织专题讨论会形成修订说明,最终版本由总经理签发后次日起施行,并对新入职员工进行2学时专项培训。
违法后果:某互联网公司扣除员工绩效作为"项目风险金",因制度未明确风险金退还条件,被劳动仲裁裁定补发扣款并支付25%经济补偿金。
建议企业HR建立劳动规章制度季度合规自查机制,重点关注制度公示载体的持久可追溯性,以及制度条款用语的非歧义标准化。当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年度典型案例时,可专人负责将新类型违法情形标注至对应风险管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