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脉络厘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演变?

绩效管理 2025-09-12 16

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中,HR 需要全面而敏锐地把握各类管理工具的变迁与应用,才能更好地落地适用于公司的绩管策略。

起初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 以实物产量为核心进行考核管理,甚至实施加班加点多劳多得的模式,虽然操作省心,但难以全方位准确考量人员付出与价值。

当工作任务变更更为复杂无常时,静态指标渐显不足。“OKR ” 这一绩效管理工具引发企业的高度关注。目标管理模式在提升公司业绩方面效果卓然,特别契合对管理精细化有追求的企业 。全球范围内,因理念的前瞻性吸引不少企业积极践行与完善。

国内海尔集团受目标管理的启示,推出 OEC 管理法 ,强化对员工各维度精细化管控 。可后来有部门诉求更为便捷有效的绩管方式,KPI 考核由此出现。它依据不同层级人员的常规职责确定关键考核要点,便于萃取符合实际业务的考核指标,有效降低实施成本进而大受欢迎。

只是平衡计分卡(BSC)在推广方面受限,因操作环节涉及战略层面复杂设计且依赖深厚文化支持,令许多企业无法有效落地 。

kpi 将全面考查员工工作情况作为目标,OKR 侧重管理工作开展流程并获取有效成果 。

OKR 每个计划具备清晰明确等特点 :工作计划要制定得精确,做到精确描述任务内容,并与企业目标关联。比如,仅提及“去北京西城拜访某某客户 ”属于模糊计划 ,应细化为“获取客户对产品价格灵敏程度 ” 准确衡量进程成果。

从国企或民企运转体系看 ,任务与指令的下达多呈自上而下的格局 ,这决定了这些企业制定 OKR 时 应遵循同样方向才能更好落实分解目标。

在国内一些企业长期实践下,起初聚焦灵活性调整的 OKR, 甚至化身成全新绩考工具——这源于需求催生出它在考核管理方面的多元定位。HR 面对绩效管理 “百花绽放” 势态,选择与所在企业文化特点相匹配的方法,是做好绩效工作基础。将适配工具导入工作,能够不断校准努力方向助力企业有序稳健发展 , 最终也能够凸显自身选 “器” 用人管理的专业素养 ,帮助自己在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绩效。

点赞0 分享
劳动市场压力、物价指数与薪酬策略对企业成长阶段的影响?
« 上一篇 2025-09-12
绩效管理方法的进化历程:从MBO到OKR,精髓在于适合自己?
下一篇 »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