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点,制造企业老板薪酬报表摇头:激励失效为何?
企业 HR 可注意 ,当下众多制造企业在人才激励方面正面临艰难困境。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 ,老板给核心团队去年普涨 20%薪酬 ,然而 ,三个月后该离开的员工依旧离开 ,业绩也未曾有明显提升。《2025 年 <中小企业人才激励调研报告>》中的数据同样不容乐观 ,高达 68%的企业主遭遇相似困境 ,薪酬成本年均增长 15% - 20% ,员工满意度却未升反降不说 ,核心人才年流失率更是达到 25% ,其中近一半是因为“激励方式不当”而离职。可见传统激励走入了两大误区。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长三角一家汽配厂 。该汽配厂以往深陷“高成本、低人效”局面 ,却凭借导入 KSF(关键成功因子)薪酬模式 ,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转变。对于二线后勤岗位 ,该企业的做法堪称巧妙 ,将工作精细拆解成一个个可计价单元。
而在骨干激励上 ,某科技公司实践的 OP 合伙人机制 ,针对核心骨干设计出三级激励梯度,取得颇好成果 ,同一研发团队在导入此机制后半年内推出爆款产品 ,年度利润贡献超两千万元。
从这些成功案例可知 ,激励有效性不在加薪多少 ,而在于方式 。对于企业各等级的 HR 来说 ,有多个低成本高激励解决方案可以落地 。KSF 关键因子设计工具、游戏化即时激励工具、心理账户激励工具 ,都是值得考虑适用的。其中 ,游戏化即时激励工具应用成果明显 。据企业某电商团队透露 ,导入该激励方式后 ,90 后员工参与度提升了 50% ,跨部门协作任务完成率大幅提升 40%。
一系列如价值创造可视化、自主选择参与、长期价值绑定 ,都是一些企业构建持续激励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机制。那些成功事例无疑给出启示 ,企业若要扭转激励局面 ,在激励思维上要做出改变 ,由“成本思维”转为“投资思维” ,“普涨福利”变为“价值回报” ,实现从“被动领薪”到“主动创薪”。
HR 朋友们若对“绩效”加以探索掌握 ,可私信企业账号。获取薪酬绩效内训方案,助力自身业务技能进步以便对企业激励机制完善并优化 ,并由此进一步在企业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携手引领企业团队,走向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