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辞退员工权利解析:常见误区与合法辞退流程,保障权益必看

员工关系 2025-11-12 7

针对被辞退员工的权利予以保障,这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极为关键的流程,众多企业在实际开展运作的时候,因其对相关法律条款产生了误解,进而遭遇法律纠纷,以及在经济赔偿方面陷入风险 。

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双方出于自愿达成了可以一起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这样子的共同认识,并不一定需要特定的某种缘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这一规定能够知道,当那用人单位提出协商去解除合同的情形时,就理所应当给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且补偿的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作为依据进行计算的。

要是劳动者自己主动提出来解除,用人单位可不支付补偿,协商时得保留书面证据,像解除协议,要明确规定结算、补偿金额还有工作交接等方面关键内容,这样才能防止后续出现争议。

过失性辞退情形

能够使用人单位马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在试用期时不符合录用条件,存在严重违纪状况,因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这些情形不须支付经济补偿,然而用人单位要承担举证责任。

比如说,当以“严重违纪”当作辞退依据之时,企业肯定得证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已然进行了公示,而且其内容是合法合规的,与此同时劳动者的行为达到了严重的那个程度。这是一种情形。 2023年时,在浙江省有某一家企业,由于没能提供有效的公示记录这种状况,最终被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故而需要支付赔偿金 。

非过失性辞退程序

如若劳动者患病,于医疗期满之后,无法从事原本所做工作,或者即便能够胜任工作,然而客观状况已发生改变,导致合同没办法继续履行之际,用人单位可提前三十日采用书面形式予以通知,或者支付代通知金以后,解除合同,还得支付经济补偿。

医疗期长度进行界定,是依据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年限来开展的。在2022年上海市呈现的案例里,企业在没有依照规定延长医疗期的情形下就马上辞退,最终支付了双倍的赔偿金。程序的合规性就这样直接对解除的合法性产生应有的影响。

经济性裁员规范

当处于生产经营面临着困难、正在开展技术革新等这些情形的时候,用人单位是能够依照法定的程序去进行裁员的,然而需要在提前三十日的这个时间,跟工会或者全体职工清清楚楚地讲明白状况,并且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报告。裁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优先留用那些签订了长期合同的员工以及家庭当中不存在其他就业人员的职工。

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去讲,裁员方案是得包含人员名单、补偿标准等要素的。在2021年之际,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因未履行民主程序,其裁员行为被判定为违法,进而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违法解除后果

劳动合同被违法解除了,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要求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是经济补偿的两倍,计算年限从用工开始之日起算,在实践中,超过80%违法解除实例里用人单位是败诉的。

有一个企业,在2023年的时候,于北京市被作出判决,支付了一笔赔偿金,这笔赔偿金数目为15万元,之所以要支付这笔赔偿金,是鉴于该企业被判定存在违法行为,之所以被判定违法,是缘由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即用人单位把“组织架构调整”当作理由,单方面实施了解除行为,可是却没能证明这种调整具备的必要性,并且也没有履行相关的协商程序 。

经济补偿计算标准

有关经济补偿,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予以确定,每达到一年,就会向其给予一个月,倘若工作时长处于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那就依照一年来核算此补偿,要是不满六个月,就给付半个月的,这里所讲的月,是指劳动者解除合同之前十二个月的平均 。

若月比当地社平三倍还高,便按三倍数额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十二年。在深圳市2024年案例里,有一位高管因月超出限额,最终按社平三倍计算补偿金额。

于您处理员工辞退此一过程里,有无曾因程序方面存有疏漏进而引发劳动纠纷呢?盼您分享自身的实践经验 。倘若您认为这篇文章拥有参考价值,那就请点赞并转送给更多同行 。

点赞0 分享
现代化绩效管理体系解析:战略导向、客观公正与持续沟通三大核心原则
« 上一篇 2025-11-12
战略绩效管理全解析:5大前提、核心框架与落地路径,让企业战略高效执行
下一篇 » 2025-11-12